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茌平企业抢抓新机遇:改革向纵深迈进 资源向创新聚合

发布时间:2017-06-23来源:聊城日报浏览字体:[      ]

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企业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近日,记者走访了茌平县数家企业,探究它们在竞争中倒逼转型,在开拓中寻找机遇的创新路径。

强工艺

技术研发破“欧标”

“这种看起来像面粉一样细、一样白的天然石粉是我们的地板采用的最新原材料,尽管成本增加一倍,但利润也高了三成!”日前,聊城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嘉华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银行介绍说,“PVC原料添加天然石粉,能够保证产品零甲醛无重金属,地板收缩率低于欧洲标准,环保性远远高于欧盟限定标准,九成产品出口销往欧美市场。”

质量领先,用料环保,嘉华塑胶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工艺破解了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效益低下的“痛点”。该公司花重金聘请了10名技术“匠人”,把地板的收缩率控制在欧标的0.12%以下。自主研发的木塑地板,使用独特的水性双组份胶多层粘合,虽然仅有不到2厘米厚,但耐磨测试达到30万转,是强化木地板的100倍。

为应对经济新形势带来的挑战,茌平工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工业格局向高精尖突破。去年,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0.1亿元,占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4.2%,同比增长15.1%。

上新线

生产设备全球领先

6月6日上午,茌平宇洋散热装置有限公司年产30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我们新上的这条生产线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新材料沸石分子筛技术,生产的净化器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欧VI排放标准。”公司负责人于洪民自豪地介绍说,这个项目属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该公司过去是一家低端零部件加工企业,落后的生产能力是企业转型发展最大的瓶颈。为破解生产困境,宇洋与山东方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资,上马年产500万汽车配件和5万辆电动轿车项目,成功进军新能源领域。

茌平县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方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力不断增强。

搞研发

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去年,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山东易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人工膝关节传感器正式进驻北京积水潭医院等知名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准确率提升到90%以上,并获得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产品在该领域的空白。

易迈医疗器械是振兴街道新上的高科技“拳头项目”,该项目达产后,直接效益过亿元。“重视研发不是喊口号,必须有完善的体制保障,在研发平台建设和奖励措施等软、硬件配置上需赋予优先级别。”谈及易迈的成功,茌平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张明壮说。

编辑点评

新常态下靠什么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靠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茌平县数家企业抓住机遇,强工艺、搞研发,在转型升级上先人一招、快人一步,从而实现华丽转身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