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茌平:绿野上演精彩嬗变

发布时间:2014-09-30来源:聊城日报浏览字体:[      ]

茌平县从农业发展的源头入手,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加大资金科技投入,通过推进资本农业、公司农业、科技农业和合作农业发展,农业华丽转身,广阔绿野演绎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精彩嬗变。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田”

数据: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共计80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55家,联接农产品生产基地46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县40%以上的农户,果蔬产值突破8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是产量和价格双丰收!”日前,肖庄镇中国园铃大枣生态园里,枣农刘富天正忙着给游客打枣。“现在种枣和以前大不一样,在专家指导下分阶段科学管理,能最大限度减少天灾造成的损失。”从“种枣换零钱”到“专职种枣”,科技的作用让种了大半辈子枣的刘富天感慨不已。品质好,是圆铃大枣畅销市场的硬道理。在第三届采摘节上,顶级大枣卖到了15元一斤。

“科技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说,近年来,农业发展方式正加速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

从“单干”到“抱团”

数据:全县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13家,成员22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3.7万户,涉及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等各个领域。

中秋节期间,茌平县韩屯镇冯郎村冯盼香靠着秀珍菇赚了个盆满钵满。冯盼香所在的茌平德义珍稀菇种植合作社,近百个大棚一天最高销售记录为1.5万斤。他们的鲁义姑牌珍稀菇不仅通过了有机认证,还通过网络卖到十几个大城市。

近年来,茌平县合作社遍地开花,不仅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打响了一批合作社品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茌平县农业转型升级的亮点,趟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从“单一”到“多元”

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150元,同比增长14.7%,现代农业让农民增收40%。

茌平县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坚持“土地流转农民说了算,供需双方商量办”的原则,对规模经营所需土地,由流转方和农民面对面“谈判”定夺,村委会居中协调,乡镇司法所提供统一格式的流转协议,对流转成功的土地,由四方盖章、签字生效。据了解,茌平县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现金补偿、实物补偿、入股分成、入股分红、补偿加分红、托管、半托管等形式,累计流转农村耕地13.58万亩,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5.6%。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