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三力”筑就新高地 茌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2-12-31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浏览字体:[      ]

    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11日电(孙洪峰) 5日,山东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茌平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突出贡献奖”。

    从欠发达县跨越式追赶到全国百强县,山东省茌平县在不具备资源、矿产、区位等优势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实现由弱变强,成为鲁西地区第一个全国百强县,茌平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经验值得探寻和思考。

    大项目铸就硬实力

    记者行走在茌平县冯官屯镇纺织工业园里,塔吊林立,机声轰鸣,一期投资19亿元的金号纺织工业园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折纱3万吨、高档床上用品700万件的规模,年产值达30亿元。茌平县坚定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战略,以优化工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形成了“一区一带六园”和“一体两翼十大产业功能板块”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大力实施“铝电千亿产业”、“味精、纺织、制药百亿产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星火燎原计划”4项工程,形成了铝加工、密度板、味精、纺织、制药、聚氯乙烯6大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投入400多亿元。

    茌平县以“投向要准、投量要大、投速要快、投效要好”为导向,以投入扩总量、以增量促优化、以项目促调整,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几年来,累计实施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912个,其中过亿元的269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2.6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了“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统一。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007年的1.99倍,并于2010年在鲁西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去年再次进位提升,位居全国百强县第91位。

    高科技提升竞争力

    在信发科技有限公司,暗红色的赤泥浆,在经过10个直径7米、高8米的钢筒大罐,添加30种添加剂后,经高温高压溶出氧化铝、氧化纳及脱碱泥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信发集团获国家发明专利的“赤泥综合利用脱碱提铝生产工艺”,破解了制约赤泥无害化再利用的世界性难题,使自已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人”,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再提升。

    依靠科技,在调结构转方式中提升整体竞争力,是茌平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内因”。该县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路子,设立了 “政府科研专项基金”,明确规定规模企业每年科研投入要不少于销售收入的1%。先后建立了信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齐鲁、华鲁、金号3个省级科研开发中心,并与近百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仅去年,各企业就攻克了22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实施了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实施技术革新、流程再造、设备更新730多项,先后开发出纳米级金属粉末、双零铝箔、电脑水质散热器等高科技产品10余种,该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六大机制确保执行力

    记者了解到,7日,山东茌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兴带领相关县级领导及土地、建设、环保、发改委等十余个部门“一把手”,先后来到高端产业聚焦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瑞泽重工等项目工地,就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每周六现场办公会是茌平县“不成文制度”,每周六由该县主要领导带队,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现场督导县里重大工作落实情况,查找推进过程中的“障碍”,当场研究明确责任人、解决措施和具体时限。到目前,这个“优良传统”已坚持了9年之久。每周六现场办公是茌平县工作落实机制的一项内容,为确保工作落实,茌平县建立了包括每周六现场办公、六十项重点工作责任分工、五十项重点工程县级领导帮包、季度督导半年观摩等系列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好思路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执行力是保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茌平县建立了党建保障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工作落实机制,督导考核机制,发展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六大保障机制,确保执行力。该县每年筛选出4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分配到20多位县级干部和90余名科级干部头上,要求他们一周至少一次深入项目工地,对建设施工的关键环节现场办公。据悉,今年以来,23名县级领导就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立项、电力、道路等生产和建设难题128个。今年上半年,茌平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1.1%。(完)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