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9月24日,茌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锚定改革 续写新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新闻发布会。聊城市茌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孔志勇介绍茌平区农业农村、民政、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改革、续写新篇方面的工作情况。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善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静,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凌云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对茌平发展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分管的农业农村、民政、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改革、续写新篇方面的工作情况。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稳产保供,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吨半粮”产能区、社会化托管服务等项目建设。2024年,全区夏粮种植面积80.88万亩,单产474.8公斤,总产量38.4万吨,12.14万亩“吨半粮”产能区,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上半年,全区农牧渔业总产值34.41亿元,增速3.4%,排名全市第二。2024年茌平区被评为全国农情基点县优秀县市区、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聚焦农村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全区完成“三资”清管用专项整治66项,累计金额860余万元,规范经济合同3224份,收回土地资源1895亩,还清(核销)债务997万元,完成综合产权流转交易104笔,成交金额1043万元。茌平区被评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平台试点县(全省6个,全市唯一)。聚焦和美乡村,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坚决扛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体责任,构建区、镇、管区、村四级责任网络,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4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76个,乡村面貌、居住环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聚焦转型升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全区14个镇街谋划创建示范片区13处。2024年争取各级衔接资金4536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0个。以平东新村建设为抓手,开创全国首个“工农互补+双园共创+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使命,织密幸福民生保障网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兜实“一困一老一小”。截至8月末,为城乡低保对象、经济困难老年人、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孤困儿童等累计发放各类补助7000余万元、惠及24127人。上半年,纳入低保保障范围31人,低保边缘5人,临时救助32人次。打造“茌援你”救助品牌。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乡镇社会救助服务站14个,在全区88个新村(社区)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568人,为205户社会救助对象建立帮扶台账;“茌援你”社会救助品牌,入选2024年全省首批推介社会救助品牌。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人提供助洁、助急、助健、助医、助餐、精神慰藉等8大项24小项服务,建立服务网络39个、照料护理团队54支,建成“机构、片区、服务站、网格”四级管理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接受社会化服务特困人员2034人,累计服务6.29万人次、服务时长6.5万小时,累计陪护139人次、陪护1437天。烹出农村“幸福滋味”。2024年面向农村规划建设12处幸福食堂,采用“老人自费+村集体补贴+政策扶持”方式,努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用餐难题。今年以来,全区幸福食堂登记老年人9055人,就餐人次46.1万人,发放补贴145.5万元。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书写兴水惠民新篇章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上半年,全区引蓄黄河水6900万立方米,长江水370万立方米,在生产用水、生态补水、城市杂用等多个领域推动再生水利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由636平方公里缩小至160平方公里。农村供水成效明显。茌平区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智慧水务建设,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力争年底前安装农村智慧水表5万块,实现水费缴纳零跑腿。目前,东邢水厂严格对水质进行9项日检、43项月检、97项年检,并将每周二定为水厂开放日,2024年东邢水厂被评定为省级标准化水厂。工业供水质效并举。工业水源置换项目预计10月底前完成管道铺设工程81.6公里,将为高端产业聚集区、信发工业园区、冯屯工业园区、胡屯工业园区提供优质稳定工业供水保障,单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方,为全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能。四、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守牢市场监管安全线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不断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以执法利刃,构建放心市场。今年以来,完成食品领域检测1689批次,合格产品1631批次,问题发现率3.43%;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检查92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3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43例;完成工业产品抽检173批次,合格141批次,待检31批次,立案处罚1批次;检查特种设备各类企业389家,排查气瓶充装单位14家,共查出并整改各类隐患126项。以质量建设,塑造品牌竞争力。今年以来,全区成功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创建企业”4家,茌平圆铃大枣成功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山东金号家纺集团入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积极推动信发集团、信源环保建材、金号家纺等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截至目前,全区358家企业累计上报标准1739项,涵盖2799种产品。以创新创造,汇聚发展活力。截至7月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同比增长39.1%,高于全市15.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件/万人。以数字赋能,“碳”寻发展路径。强化碳排放核算管理,积极推动信发集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搭建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存证、核查、分析、减排、碳资产等一体化平台,企业年捕集二氧化碳30万吨,节约标煤6880吨,截至目前,信发集团参与全国碳交易2688万吨。下一步,全区农业农村、民政、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聚焦民生福祉,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为奋力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努力奋斗!
融媒体中心记者
刚才孔区长提到2024年申请各级衔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0个,请介绍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
王善虎
今年以来,茌平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谋划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其中,茌平区博平镇“藕遇枣乡 水韵博陵”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成功入选市级第二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名单。衔接推进区位于茌平区博平镇西南部,涵盖9个自然村,总面积约13.16平方公里,计划投入资金52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3000万元,其他行业资金及社会资本2200万元。依托徒骇河沿线文旅资源、袁楼红色文化、莲藕、大枣、养老等特色产业,规划打造“一轴、三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重点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就业带动、人才培养、乡村治理、巩固成果六大板块,主要推进完成特色农产品数字化交易中心项目、特色种植研学基地项目、枣园提升及大枣深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已完成2个项目的财局预评审,其余项目在待评审过程中,预计9月底完成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待完成招投标政府采购后,立即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博平镇区位优势,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调动各级要素力量,多点发力,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努力将“藕遇枣乡水韵博陵”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教宜游、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积累经验,树立样板。
大众网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请问区民政局在“幸福食堂”建设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李 静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尤其是农村留守、独居、失能、高龄老年人普遍面临着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为解决好农村老人吃饭难题,进一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2022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幸福食堂建设,通过前期调研、精心选址,在振兴和信发两个办事处谋划运营了10处幸福食堂,并为前来就餐的7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2元、8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4元,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吃饭难题。幸福食堂运营以来,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相关经验做法也被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全区幸福食堂累计登记老年人9055人,接待就餐人次46.1万人,发放补贴145.5万元。今年,我们按照“政府主导、村级管理、村民自愿、非营利性”模式,通过“政府补一点、集体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帮一点、个人出一点”,又规划建设了12处幸福食堂,预计本月底可全部建成运营。全部建成运营后,可覆盖我区6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43%,通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质优价廉的普惠性用餐服务,进一步解决农村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此外,我们创新开展移风易俗新实践——幸福食堂里话风俗,以幸福食堂为阵地,为群众婚丧新办、邻里互助、文明实践提供平台,力争将幸福食堂打造成为移风易俗、宣传宣教、矛盾调解的重要载体,为优化基层治理、维护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不断筹措资源、创新举措,持续加大幸福食堂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都能吃出“幸福滋味”。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融媒体中心记者 茌平区在建立健全河湖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吴 胜
自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全区各级河湖长、河长办和相关部门、单位明责担责尽责,以建设幸福河湖为导向,聚焦河湖长制“六大任务”,不断强化河湖监管保护,全区河湖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基础不断巩固。一、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工作。提请区总河长共同签发第10号区总河长令,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行“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处理问题→销号”闭环处理。今年以来,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600余处,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扎实推进镇村级河湖长规范履职。印发《茌平区河长手册》,将《聊城市镇村级河湖长履职规范》传达至每位河湖长,明确工作内容,提升履职能力。2024年,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38000余次。三、全方位打造美丽幸福河湖。围绕“责任体系、基础工作、管理保护、空间管控、河湖管护、河湖文化”等方面,统筹多方力量,2021年-2023年茌新河、金牛湖、邢郭沟、徒骇河茌平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四、高标准打造数字河湖。在全市率先完成“茌平区数字河湖县域平台”建设试点。对河湖问题、巡河质量、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等数据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全面提升决策、调度的实时性和精准性。2024年7月,茌平区数字河湖项目获评山东省大数据局2023年度山东省公共视频智能应用创新应用案例。五、提高全民参与河湖管护积极性。全面实行河湖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推动构筑全社会关爱、珍惜、保护河湖的有效防线。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茌平发布记者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作为监管部门,我们就社会餐饮的食品安全做了哪些保障措施?
于凌云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我局立足部门职责,认真履行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目前我区共有3128家餐饮经营业户,其中大型餐饮业户21家次,中型餐饮业户187家次。我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时段,持续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开展了校园食品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组建区级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开展茌平区专班会议3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专项检查,共检查学校食堂23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332人次,整改问题171个。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会5次,培训相关人员1300余人次。联合区教体局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查”进校园活动1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食堂开展校园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抽检。覆盖全区89家学校食堂,抽检122批次。开展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召开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动员会,联合派驻区市场监管局第七纪检监察组、教体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并对我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开展联合检查2次。我局共检查校园食堂120家次,校外供餐单位1家,出动执法人员748余人次,发现食品安全问题198个。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5次,共培训相关人员900余人。对标“五净”,提升餐饮经营环境。评定通过第四批区级清洁厨房。截至目前,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养老院食堂100%,中型以上餐饮单位95.5%,小型餐饮单位73.6%以上达到清洁厨房要求。
下一步,我局将统筹谋划部署,积极行动,综合施治,全面开展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加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推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水平全面规范提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摄 影:司 永 高 阳
编 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