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茌平:真抓实干努力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美好新生活)
荣 誉 榜
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中国圆铃大枣之乡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中国产业百强县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
全国财源建设先进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全国双拥模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
省级文明县
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县
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先进县
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
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
省级园林城市
全省绿化模范县
全省双拥模范县
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
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
全县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
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刘明明 孙洪峰 王兆锋
坚定信心,以科学的谋划引领发展;
攻坚克难,以创新的方法加快发展;
真抓实干,以扎实的作风保障发展。
茌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茌平县抢抓“一区一圈一带”、“聊茌东都市区”的战略机遇,拼搏实干、开拓创新,以大举措推动大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奏响了跨越发展的最强音,在全国百强县中连续实现进位提升,跃居第70位。
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未来五年,茌平县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奋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创造茌平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奋勇争先
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
几年间,茌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及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满场彩”、生态建设“满眼绿”、文明创建“满堂红”、社会事业“满枝果”。
——致力推进经济转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468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是2011年的2.1倍;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0家,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0亿元、利润121亿元、利税144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1.8倍和1.8倍;粮食总产实现“十四连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专业合作社达到1045家;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三次产业调整为9.9:63.5:26.6。连续五年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并实现位次不断前移,达到第70位;连续多年位居聊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
——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五年累计组织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60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897亿元。产业园区加快布局,县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列第11位;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成为市级发展战略并列入省“十三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85个,实际到位资金65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88万美元。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融入“聊茌东”都市区发展布局,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累计拆迁750万平方米,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40公里,新建改建管网210公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4%。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8%、11.4%。精准扶贫完成预期目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实施各类污染物减排项目80余个,拆除违规炼钢企业、“土小”企业200余家。林地面积达到32万亩,森林覆盖率27.2%。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迸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363项减为132项,行政审批主体由43个减为36个。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信发集团累计关停115.5万千瓦燃煤机组。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35家、25家;拥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8个,引进“千人计划”专家高层次人才33名。
真抓实干
新起点上新作为
今后五年是茌平县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目标,建设“五个茌平”,全面实施富民兴茌“八大任务”。
明确一个目标:全市引领,全省争先,全国创优。主动承接京津冀、环渤海、省会济南以及聊城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和产业疏解,促进资源共享,加快融合发展,成为对接济南发展“桥头堡”,建设鲁西重要节点城市,在科学发展上勇当全市“排头兵”,走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圈一带”乃至全省前列,进一步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五个茌平”:实力茌平,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会达到6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7:3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和9%。开放茌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茌平,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宜居茌平,到2021年,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6%、49%。平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和谐茌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阐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实施好富民兴茌“八大任务”。
——加快产业转型,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在巩固“稳”的基础上下功夫,在继续“进”的力量上出实招,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能。
增强园区载体承载力。提升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围绕打造“国际高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通信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高端高质、管理创新高效、产城融合发展的一流生态工业新区。进一步壮大309国道和聊夏路沿线两个经济隆起带,优化乡镇特色园区,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增强工业经济支撑力。按照“强链、延链、建链”的要求,持续壮大工业集群。到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利税210亿元,利润16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000亿元。支持信发集团抓好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高纯铝、60万吨预焙阳极等项目建设,发展一批百亿产业园区,持续增强带动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铝深加工、汽车配件、人造板等产业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促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抓好精致农业园区,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现代渔业基地。到2021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0家,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突破200个,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增强第三产业贡献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扶持发展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金牛湖风景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加快金牛湖周边信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信发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整合肖庄、博平枣乡观光生态园、东邢水库、鲁义姑祠等景点,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加速创新驱动,切实增强后发优势。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创业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21年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0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5万户以上。新增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15件以上。每年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技术团队、创业人才。
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扶持一批成长型创业人才和小微企业,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引导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谋划一批促进转调创的大项目、好项目。
——聚力改革攻坚,深入激发内生动力。靠改革突破发展约束、扩大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聚焦薄弱环节,抓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信发集团“上大压小”以及新建公用机组申请并网发电,加快推进济南远程供暖工作。做优支柱产业,促进铝合金产业向高端应用领域发展,扩大纺织产业高档家纺市场份额,促进汽车配件产业实现由零部件到总成到整车的转变,推进聚氯乙烯产业就地消化原材料并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聚焦破解难题,抓突破性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建设运营。
聚焦试点试验,抓探索性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建设。打好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化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改革的组合拳,顺应群众期盼,赢得群众认可,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战略叠加机遇,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敞开大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提升开放水平。支持信发集团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印尼、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以及国内其他省区扩大投资,开展对外贸易合作。重点培育和扩大铝深加工产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绿色农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突出质效,既重“大”,更重“强”,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合作,每年招商引资120亿元以上。突出产业招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延伸,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一体发展进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互动并进。
优化规划布局,城乡协同发展。统筹中心城区、重点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协调发展。加快省级示范镇、省特色乡镇建设,继续实施小城镇提升工程,切实改善城镇面貌。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长效机制,提高保洁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村,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发展新格局。
加速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内涵。实施三年县城区改造攻坚计划,协同推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每年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2021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街面智能管控体系。
推进撤县设区,构建立体大交通格局。积极融入“聊茌东都市区”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的先导作用,规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动郑济高铁开工建设,配套建设高铁茌平南站;加快德郓高速公路(高唐—东阿段)建设步伐,力争尽早竣工通车;提升县乡道路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五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加大国省道干线道路改造建设,2021年达到200公里以上,全面打造茌平“入市进省”半小时交通圈。
——强化生态保障,建设宜居秀美家园。坚持发展与生态互动双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秀美家园。
实施铁腕整治环境攻坚行动。落实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计划,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消灭城区污水直排,严控农村面源污染。严格燃煤机组脱硫脱硝工程运营监管,重点企业烟气稳定达标排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新增项目和产能,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的双赢。支持信发集团等规模企业发展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不断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开展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把徒骇河以西区域作为全县的“肺”和“肾”功能区,严格规划约束,加大生态保护与开发力度,打造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加快推进东邢水库建设,抓好赵牛河等河道的清淤改造,做好蓄水节水文章,做大水网、做优水景,建成功能完善、河渠顺畅的引排水体系。加快茌中河等城区河道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环境。新造林8.3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220公里、农田林网35万亩。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
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企业带动扶贫等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选派第一书记,对扶贫对象进行“地毯式”工作覆盖;加强脱贫后续政策扶持,真正让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力促居民收入倍增。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动扶老、助残、济困、赈灾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县档案馆、方志馆、群众文化中心建设,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各级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民主法治,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不断创新社会治理。
扩大公民参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完善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建设法治茌平,提高依法治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阳光审判”“阳光警务”“阳光检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维护司法公正,彰显社会正义。引导法律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司法救济,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着力化解各类矛盾。大力推进全县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逐步形成动态化、信息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加强反恐处突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茌平。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茌平县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茌平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续写茌平科学发展史上更加壮丽的新篇章!